文/海东山客,图/豆包(感谢)
2025.6.29
中文失用性萎缩的现实:
1、1716年编撰的《康熙词典》收集汉字四万七千多,现代出版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收集汉字一万左右,词汇五万左右,而我国对高中毕业生掌握汉字的要求是三千五百多,词语一、二万左右。
2、以前,古代文人掌握巨量文字(包括字、词、成语和名言),他们有深厚的古文底子,使得他们的诗文飘逸灵动。现在,个人掌握中文字、词、成语和古文名言下降,很多非中文专业毕业生认识中文字也就三千五百多,比解放前很多私塾生要少。
3、很多中文字、词和成语的使用频率逐渐萎缩,实际造成了中文字、词、成语的失用性萎缩,这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绝非好事。
如“福祉”这一词,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,大陆地区几乎未见使用,因台湾地区领导人到大陆使用而推广使用;“赓续”这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千年也几乎未见使用,因国家领导使用而得以推广使用。
有鉴于此,我在收集整理时,也注意收集这类词,比如,现在很少使用的“暵热”和“熇暑”。“暵”,音hàn,是炎热干旱之意;熇,音hè,是炎热之意。这两词是这两字的应用。愿这一工作能为中文推广和降低失用性萎缩立下微薄之功。
本篇归类“炎热相关”的词语和成语,下一篇将是“仁慈相关”。
关于炎热的基本词包括:
炎热,炎炎,酷热,暑热,盛暑,炙热。
关于炎热的基本字包括:
热,炎,暑,伏,暵(hàn,炎热干旱),熇(hè,炎热),暍(yē,热;中暑),歊(xiāo,炎热)。
【暴热】 bào rè ①(动)气温突然上升变得非常炎热:江南六月,黄梅天一结束,天气就~起来。②(形)突然变得炎热的;气温猛烈升高的:夏日午后,太阳高悬,~的天气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,只能躲在树荫下寻求一丝凉意。③(动)比喻社会上某种现象突然兴盛起来,成为热门:那年春节后,春晚上歌唱明星的同款眼镜竟然在全国~起来。
[近义]:酷热/炎热
[反义]:暴寒/酷寒
【酷热】 kù rè (形)(天气)极热:~的盛夏。
[近义]:炎热/暵热
[反义]:酷寒/苦寒
【伏暑】 fú shǔ (名)炎热的伏天:炎炎~|宋 · 王铚 《默记》卷中:“晏临淄公为陈守,属~中,同诸客集于州之后圃。时炎曦赫然,晏公叹曰:‘江南盛冬烘拔,当此时得而食之,应可涤暑也。’ ”|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邮政·喂养》:“若~之鞍,又宜急卸。”
【灼灼】 zhuó zhuó ①明亮、鲜明的样子:目光~|光华~|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~其华。”|鲁迅 《野草·腊叶》:“今夜他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,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~。” |《花月痕》第十三回:“隔水望芙蕖,芙蕖红~。”②彰着、显著、突出:~其能| 晋 潘岳 《夏侯常侍诔》:“英英夫子,~其俊。” |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一》:“名藏书家,代有其人, 汉则刘向桓谭 ……皆~者。”③炙热貌:江南的天气就是这样,虽热但也凉爽,让人感觉不到那~烈日的炙烤。
[近义]:煌煌/晢晢/炅炅/昱昱,炎炎/熇熇/烨烨
【暵热】 hàn rè 炎热。暵,炎热。《周礼·天官·庖人》“夏行腒鱐,膳膏臊” 汉 郑玄 注:“腒鱐~而干,鱼雁水涸而性定。”
[近义]:酷热/炙热/熇暑
[反义]:严寒/酷寒
【赫曦】 hè xī 赫,本意为明显,另一意思是红如火烧。曦,阳光。①炎暑炽盛貌;炎热;很热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诰咎文》:“炎旱赫羲,飈风扇发。”《文选·潘岳<在怀县作>诗之一》:“初伏启新节,隆暑方赫羲。” 张铣 注:“赫曦,炎盛貌。” 唐 张九龄 《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》诗:“缅然万里路,赫曦三伏时。” 清 魏源 《栈道杂诗》之二:“并为大岭阴,曾无赫曦煖。”②显赫貌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伤爱子赋》:“缅吾祖之赫羲,帝 高阳 之玄胄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萧拜太尉扬州牧表》:“名爵赫曦,僶俛优泰。”③光明貌。 宋 司马光 《次韵和冲卿中秋陇月》:“岂无锦幄翠帘垂,匝树明灯正赫曦。” ④指太阳或指阳光。 明 高攀龙 《答南皋四》:“读先生合编,竟先生之言,如赫曦透体。”
[近义]:寒晖
【熇暑】 hè shǔ 酷热;炎热。熇,炎热。《文选·左思<魏都赋>》:“宅土~,封疆障疠。” 李善 注引《埤苍》:“熇,热貌。”
[近义]:酷热/炙热/暵热
[反义]:严寒/酷寒
【亢炎】 kàng yán 酷热 ;非常炎热。亢:极度;非常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八回:“众军皆无战心;又因天气~,军士多病。”清·吴骞 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狮属火,盖纯阳之物也,生梁州之深山。至六月~之际,火复遇火,不得深藏,出踞绝顶,思御风以解热。”
[近义]:炙热/熇暑
[反义]:严寒/酷寒
【流火】 liú huǒ ①<书>(名)向下行的心宿。火,星名,即心宿二(现代属天蝎座α星)。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它的位置在正南天空,六月以后逐渐偏西,暑热开始减退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~,九月授衣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于七月之中,有西流者,是火之星也,知是将寒之渐。”|晋 潘岳 《秋兴赋》:“听离鸿之晨吟兮,望~之余景。”|唐 刘言史 《立秋》诗:“兹晨戒~,商飈早已惊。”|清 周亮工 《同张林宗先生秋郊坐月》诗:“~初惊序,闲园报早秋。”②(动)形容酷热的暑气像火在流动,这起于对古文的误解。也可比喻事物如火焰般流动或蔓延的状态:烈日~|枫叶~。③ (名)中医指引起小腿皮肤炎症的丹毒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·痹病总括》“风胜行痹痛”注:“其风邪胜者,其痛流走,故曰行痹……近世曰痛风,曰~,曰历节风,皆行痹之俗名也。”|阿英 《敌后日记·一九四二年八月五日》:“晨厚康来告, 毅儿 ‘~’又发。”
【隆暑】 lóng shǔ 酷热;盛暑。 晋 陆机 《从军行》:“~固已惨,凉风严且苛。” | 南朝 梁 萧统 《扇赋》:“虽复草木燋枯,金沙销铄,火山炽,寒泉涸,能使凄兮似秋,~斯却。” | 明 刘基 《深居精舍记》:“且静僻无妄人迹,虽~不汗。” | 郑泽 《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》:“予心惮~,念此将谁嗤。”
[近义]:酷暑
[反义]:酷寒/苦寒
【愆阳】 qiān yáng 阳气过盛。本谓冬天温和,有悖节令。后亦指天旱或酷热。愆,本意为过错,引申为过分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夫冰以风壮,而以风出,其藏之也周,其用之也徧,则冬无~,夏无伏阴。” 杜预 注:“愆,过也。谓冬温。” |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草木不黄落,是为~;蛰虫不咸俯,民多流亡。” | 唐 白居易 《祈皋亭神文》:“去秋~,今夏少雨,实忧灾沴,重困 杭 人。”
【暑暍】 shǔ yē 意思是暑热。犹中暑。暍,热;中暑。 汉·王充《论衡·言毒》:“盛夏暴行,~而死,热极为毒也。” | 《宋史·陶弼传》:“课民植木官道旁,夹数百里,自是行者无夏秋~之苦。” |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四》:“余尝谓风寒~皆可作疾,何必定有鬼作祟。
【熏铄】 xūn shuò 形容热烘、炎热的样子。铄,熔化金属。明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游九鲤湖日记》:“既而愈上愈高,杳无所极,烈日~,余亦自苦倦矣。”
[近义]:焚铄
【炎海】 yán hǎi ①泛指南海炎热的地区。 唐 杜甫 《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》诗:“大水淼茫~接,奇峰硉兀火云升。” |宋 王安石 《送王蒙州》诗:“箭落皂雕毚兔避,句传~鳄鱼惊。” |明 唐寅 《题东坡小像》诗:“乌台十卷青蝇案,~三千白发臣。”②喻酷热。 唐 吴兢 《乐府古题要解·苦热行》:“右备言流金铄石、火山~之艰难也。” |宋 苏轼 《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词:“风起,雪飞~变清凉。”
[反义]:寒汀/寒溪/寒塘/寒沙/寒水/冰天
【炎暵】 yán hàn 炎热干旱。暵,炎热干旱。《新唐书·卢怀慎传》:“傥~成沴,租税减入,疆场有警,赈救无年,何以济之?” |宋 刘筠 《赴郡之初寻属愆亢》诗:“田畯诉~,坐虞多稼萎。”
[近义]:炎热/暵热/干暵
【炎熇】 yán hè 亦作“ 炎歊(xiāo) ”。暑热;炎热;酷热。 宋 欧阳修 《憎蚊》诗:“荒城繁草树,旱气飞~。” |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补遗·内阁·江陵议分祀天地》:“夏至盛暑,而骏奔于炎歊之中,六飞再驾,斯为戾矣。” | 明 张煌言 《暑夜独坐》诗:“~如酷吏,入夜气犹蒸。” |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八回:“一天凉月洗~,庭院无人太寂寥。”
[近义]:暑热/炎热/炎暵
【炎晖】 yán huī 亦作“ 炎辉 ”。①炎热的阳光。 汉 王粲 《公宴》诗:“凉风撒蒸暑,清云却~。” | 唐 项斯 《泛溪》诗:“溪船泛数里,便觉少炎辉。” | 元 吴志淳 《夏日园中清暑》诗:“傍溪卜筑面流水,拂席展簟消~。” ②指光辉。 汉 刘桢 《赠五官中郎将》诗之四:“明月照缇幕,华灯散炎辉。”
[近义]:赤日/赫曦
[反义]:寒晖
【骄阳似火】 jiāo yáng sì huǒ 骄阳:炽热的阳光。形容阳光异常炽热,一般指夏天。 这些天~,要是偶尔有一阵微风吹来,那真是一种享受了。
[近义]:皎阳似火/烈日当空/火伞高张
[反义]:冰天雪地/滴水成冰/天寒地冻
【烈日当空】 liè rì dāng kōng 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,形容天气酷热:最近的天气,上午~,下午却雷雨大作,真伤脑筋!
[近义]:火伞高张/骄阳似火/赤热炎炎
【火伞高张】 huǒ sǎn gāo zhāng 火伞:比喻夏天太阳酪烈;张:展开。形容夏天烈日当空,十分炎热。 语本 唐·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》诗: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” | 当代·佚名·《人民日报》·1996.06:“可是,你看,在~之下的交警们,精神仍然那么焕发,指挥仍然那么规范,动作仍然那么有力。人们在敬佩、赞叹之余,不禁联想起许多事情。”|炎炎夏日,~,人们都到海滩去游泳、戏水。
[近义]:烈日当空/骄阳似火
[反义]:黄绵袄子
【盛暑祁寒】 shèng shǔ qí hán 祁:大。炎热的夏天,严寒的冬季。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。 《旧五代史?晋书·崔棁传》:“指命仆役,亦用礼节,~,不使冒犯。” | 军兴以来,将士披坚执锐,~,备极劳苦,朕甚悯焉。
[近义]:盛夏严冬/严冬酷暑
【铄石流金】 shuò shí liú jīn 高温熔化金石。形容天气酷热。同“流金铄石”。 西汉·刘安等·《淮南子·铨言训》:“大热~,火弗为益其烈。”|元末明初·施耐庵·《水浒全传》·第二十七回:“正是六月前后,炎炎火日当天,~之际,只得赶早凉而行。”|八月的夏天依然~,即使在家里也能感觉风扇送来的风也是滚烫的。
[近义]:夏日炎炎/焦金流石/流金铄石
[反义]:滴水成冰/天寒地冻/冰天雪地
【严冬酷暑】 yán dōng kù shǔ 寒冷的冬天,炎热的夏天。指气候最恶劣的日子:母亲为这个家劳碌了一生,哪怕~,她也从没停下手中的活儿休息一下。
[近义]:盛暑祁寒
【槁苏暍醒】 gǎo sū yē xǐng 使枯槁者复苏,使中暑者苏醒。形容苦难者得救,重获生机。 金·王若虚《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》:“自吾令下车,赋役以平,刑罚以清……~,民饱而嬉,相忘乎无事。”
[近义]:枯木逢春/朽木生花/枯木发荣
注意:欢迎转载。转载时,请注明作者和本网站(含网址)。